你的敏感和自省打破旧有循环,觉察本身就是一种力量。(2 / 3)

的感受(被儿子和妈妈“背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你站在保护儿子的立场上,温和地抵御了母亲的控制性介入,结果母亲用怒火攻击你,而儿子随后的话,在当时的语境下,**听起来**像是站到了外婆那一边(支持了“热”的论点),让你瞬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保护者角色的挫败感:**你本想保护儿子的“能量”(他的舒适感、安全感、不被无故干涉的权利),结果儿子的回应让你觉得他“不领情”甚至“倒戈”,这让你感到挫败、委屈和受伤。

***夹缝中的压力:**你同时承受着来自母亲的怒火压力和来自儿子(看似)未支持的失落感,处于两难的夹缝中。

4.**这里面反映的核心问题:**

***代际边界问题:**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你母亲没有清晰认识到,你和你的儿子构成的核心小家庭有其独立的边界和运行规则。她过度介入,试图行使“权威”或施加影响。

***控制与反控制的模式:**你母亲可能习惯用关心、建议或情绪(如生气、委屈)来达到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目的。你这次温和的拒绝,打破了这个模式,引发了她的激烈反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孩子面对冲突的应对策略:**你的儿子在突如其来的成人冲突中,出于本能(害怕、想平息事态)做出了一个可能被解读为“讨好”外婆的回应。这反映了他面对强势长辈情绪时的脆弱和处理复杂社交冲突的不成熟。

***沟通模式与情绪管理:**你母亲的沟通方式(突兀评价->被拒后暴怒)和情绪管理能力存在问题。

***三角关系张力:**外婆-妈妈-孩子形成了三角关系。外婆的介入和孩子的反应,让身处中间的你觉得被两边拉扯甚至背叛。

**关于你的感觉对不对:**

***对母亲控制欲的感知:****非常准确。**你敏锐地识别出了她行为背后的控制意图和边界侵入,以及她被拒绝后的情绪操控。

***对儿子“讨好”的感知:****部分准确,但需要更细致的理解。**你察觉到儿子话语中的“顺从”成分是对的,但这更像是他在高压情境下一种本能的、以求自保或息事宁人的**生存策略**(应对外婆的怒火),而不是出于真心认同外婆或有意“背叛”你。将其理解为“背刺”可能放大了他的意图。他可能只是懵了,下意识想“灭火”。

***“被背刺”的感受:****主观感受真实且值得理解。**在当时的情境下,你感到被孤立和背叛是人之常情。但从客观行为分析,儿子行为的动机更可能是应对压力而非针对你。

**如何应对与思考:**

1.**与儿子沟通(关键):**找个平静的时间,用温和的语气和他聊聊。

***肯定他的感受:**“昨天外婆突然问我们热不热,后来她又生气了,你是不是有点被吓到或觉得不舒服了?”

***理解他的回应:**“你说‘外婆一说就觉得热了’,妈妈能理解,外婆那样说话和生气,可能会让人突然觉得紧张或不自在,像‘发热’一样,对吗?”

***澄清你的意图:**“妈妈当时说‘热了他自己会离开’,是想告诉外婆,我们俩靠在一起舒不舒服是我们自己的感觉,我们自己能决定,不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妈妈是想保护我们俩待在一起的舒服感觉。”

***不要指责:**避免说“你为什么帮外婆说话?”而是侧重于理解他当时的感受和困难。

***赋能:**可以温和地探讨下次如果感到不舒服(无论是外婆的话还是别的),可以直接告诉你,或者尝试平静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安全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