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众臣之议(2 / 3)

的青瓷茶杯被震得叮当作响,茶水溅出,在竹简上洇开一片深色的痕迹。他额角的青筋暴起,手指不自觉地按在了佩剑上。

钟会却不为所动,连眉毛都没抬一下。他继续道,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明日天气:"让司马懿将矛头转向别处,为我关陇争取时间。"

令人意外的是,一直沉默的桓范突然开口:"臣附议。"他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带着几分疲惫,"小不忍则乱大谋。"

曹璟瞳孔微缩——他本以为这位曹爽的旧部会第一个跳出来主张复仇。桓范此刻正低头整理衣袖,花白的鬓角在烛光下泛着银光,脸上的皱纹里藏着深不可测的心思。这个老狐狸,果然深不可测。

"荒谬!"

曹璟突然暴起,一拳砸在案几上,竹简哗啦啦散落一地。他佯装愤怒地指着钟会,手指因"愤怒"而微微发抖:"尔等是要我向杀叔仇人摇尾乞怜吗?!"他的声音在厅内炸开,震得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室内顿时鸦雀无声。曹璟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如擂鼓,血液冲击着耳膜发出嗡嗡的声响,但脸上仍保持着怒容。他借着整理衣袍的动作,偷偷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夏侯玄一脸错愕,嘴唇微微颤抖,显然没料到会有这样的提议;贾充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目光在地图和曹璟之间来回游移;而钟会的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精光,嘴角甚至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看穿了什么。

"主公息怒。"

钟会的声音在议事厅内显得格外清晰。他深深一揖,宽大的衣袖几乎垂到地面。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低垂的后颈上,映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此乃权宜之计。待我关陇兵精粮足,再..."

"够了!"

曹璟猛地一拍案几,震得茶盏叮当作响。他粗暴地打断钟会的话,却在转身时不着痕迹地对钟会使了个眼色。这个细微的动作只有站在近处的钟会能够察觉,其他人只看到曹璟愤怒的背影。

他大步走到雕花木窗前,背对众人,双手紧握成拳。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笼罩。他的肩膀故意气得发抖,让所有人都能看清他的"愤怒"。

议事厅内鸦雀无声。几位谋士面面相觑,连呼吸都放轻了。只有桓范依然端坐如松,浑浊的老眼中看不出任何情绪。

曹璟透过窗子望向远方。校场上,士兵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隐约可闻。更远处,长安城的轮廓在热浪中微微扭曲。他眯起眼睛,心想这场戏必须演得足够逼真。

过了许久,曹璟才长叹一声,肩膀缓缓放松下来。当他再次开口时,声音突然变得疲惫而沙哑:

"罢了...就依士季之见。"

他慢慢转过身,脸上的愤怒已经变成了无奈的苦笑,嘴角下垂的弧度恰到好处。这个表情变化之自然,连最精于察言观色的谋士都看不出破绽。

"但此等屈辱,我曹璟铭记于心!"

他说这话时,右手不自觉地按在腰间佩剑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个细节是他精心设计的——要让所有人都相信他是被迫妥协。

钟会低下头,嘴角微微上扬。这个角度没人能看到他脸上的表情。他心想主公的演技越发纯熟了,连那声叹息中的颤抖都如此逼真。

桓范依然面无表情,只有那双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早已看透了一切,却选择保持沉默。

窗外,一阵狂风吹过,卷起漫天黄沙。细小的沙粒拍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远处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几片枯叶被卷上天空,打着旋儿消失在天际。

曹璟望着昏黄的天空,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