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辈,竟无一人成器。
反观年海棠的母族之中,她亲二哥年囊尧,是青年骤贵的川陕总督。她亲大哥年希尧,喜欢西洋的玩意儿,尤其精通烧瓷器,也算是颇有所长了。
这年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再有年海棠的盖世娇颜衬托着,原本就是中人之姿的四福普,拿什麽和她比?
宾主落座之后,老十三赫然发现,年海棠不仅座位紧挨着老四,而且,两口子的手,居然紧紧的牵在一起。
尼玛,太腻歪了,老十三不忍直视的扭过头去。
褐笑眯眯的望着大秀恩爱的老四,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那个经典朱批:朕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别人完全不清楚,褐却知道,老四现在的低调,算是彻头彻尾的伪装。
老四的手,被年海棠轻轻的捏了一下,他随即会意,便笑着对褐说:「年家的二姐儿,待在你的后院里,也怪闷的,应该多出来走动走动。」
实际上,褐早就想让年观音,经常过来陪着年海棠了。只是,苦于没有好藉口罢了。
既然老四主动发了话,褐很自然的顺水推舟,笑着说:「四哥所言甚是,
回头啊,小弟我让她多来四哥你这里,陪着小嫂子说说话,聊聊天,逛逛街,听听戏!」
顺着老四的兴头,褐故意扩展了年家姐妹两个的活动范围。
年海棠之所以短命,其实和乾隆的白月光,那位富察皇后的早崩,有着大致相仿的原因:亲儿子一个接一个的天折,太让人抑郁了。
历史上的年海棠共出三子,这三子之中,但凡有一个活到成年,皇位就没有弘历什麽事儿了!
乾隆的富察皇后,也是一样的悲剧。她的两个儿子,只要有一个活下来,嘉庆就只能乐为贤王。
偶的想法,也并不复杂,就是想藉助于年观音随时进出雍王府的便利,暗中采取现代的各种手段,让年海棠的儿子们,不至于都天折了。
到了雍正晚年,因老十三的身体很不好,得早。新皇帝的事儿,和他完全无关。
以老四对年海棠的专情程度,年海棠之子,必是新君。
到时候,老四临终的托孤重臣之中,偶不领衔,谁有资格领衔?
历史上,老四驾崩前安排的总理王大臣之首,就是老十六,其次是老十七鄂尔泰和张廷玉都在后边。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老四到时候忌惮褐了,只要老十六待在顾命重臣的行列之中,照样是万事可为也!
苏培盛十分机灵的亲自进来上茶,免得被外人看见了,年海棠和老四并肩而坐,还手牵着手的没规没矩。
当着老四的面,年海棠纵有无数的心里话,想和褐说,却不能说出口。
没办法,只能等年观音来的时候,姐妹两个再说知心话了。
从老四那里回来,褐的马车刚在府门前的停稳,就见琴书陪着几位贵妇人,一起从角门里出来。
琴书见偶回来了,赶紧蹲身行礼,挨个介绍了她的手帕交。
「爷,这位是参领夫人,这位是佐领夫人,这位可了不得,她是一等海澄公夫人——」
偶微微一楞,他也没有想到,琴书的手帕交之中,居然有一位公爵夫人。
现任一等海澄公名叫黄应,他是初代海澄公黄梧的侄孙。
收台湾时,就是黄梧提出了臭名昭着的迁海令。
三藩之乱时,黄梧这一脉的子孙,全都被耿精忠杀光了。
为了体恤功臣,康熙不仅下特旨,许袭12次,还把一等海澄公,让黄梧的侄儿黄芳世袭了。
褐对朝中的重臣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他知道,黄应没啥本事,就守着爵位,吃祖宗留下来的老本罢了。
阿瞒的坏毛病,不过是褐的伪装保护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