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阵的递补,刚慢下去的突击速度又重新提振起来。
“敌军本阵已近在眼前!”
即使是迎面刮来的劲风,也没法吹散青登的喊声。
“砍断那面碍眼的旗帜!”
话音刚落,立时响起此起彼伏的、争先相应的呼嚎。
方才前阵的队士们抢尽风头,立下大功。
现在终于换他们担任“进攻的箭头”,中阵的队士们无不发扬蹈厉,掌中太刀舞得虎虎生风。
一霎时,大量南兵倒在马前、刀下,那道铺满残肢的“血路”又延伸了好长一段距离。
村田新八沉着脸,死死紧盯越来越近的青登。
少顷,他猛地扯开嗓子,勒令道:
“就是现在!开始围杀!”
眨眼间,此令传至各方。
不消片刻,只见无数南兵跑动、更换站位、调整阵型……空气中的氛围发生微妙的变化,肃杀之气更重了!
纵观新选组的过往战绩,不难发现其骑兵队乃不容忽视的强大存在。
他们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候担负偷袭、追歼、收割等重任。
若是对其置之不理,势必会在战场上吃大亏。
因此,西乡吉之助曾专门召开“战术讲座”,向萨摩军的一众将官教授“对抗新选组骑兵”的方法。
根据西乡吉之助的讲述,若说新选组的骑兵队有什么弱点,那当属乏善可陈的战马品质。
它所使用的战马,乃本土出产的木曾马。
虽然跟本土的其他马种相比,结构匀称并且聪明稳健的木曾马是最适合用于作战的马种,但……说得难听一点,这纯粹是矮子里拔将军。
日本的本土马都很矮小(110厘米-135厘米),木曾马也不例外,根本不能跟西方的经过优良选种所培育出来的“大洋马”相提并论。
直白的说,日本的本土马都不适合用作战马。
为了适应日本的山地多平原少的地貌,木曾马很灵活,能在复杂的地形上移动、奔跑,可速度和体力都乏善可陈。
要想克制骑兵,无非就是两种方法。
其一是抵消冲击。
其二则是限制机动。
综上所述,西乡吉之助所拟定的“对抗新选组骑兵”的方法,大致如下——
上策自然是“御敌于阵外”。
当新选组骑兵来袭时,通过“火枪阵”与“刺猬阵”防止他们靠近。
倘若没能挡住,令得他们攻入阵中,那就咬牙死撑!
就凭木曾马的孱弱体力,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体力衰竭而被迫放缓速度。
其马力渐乏之时,便是反击之刻!
因为时代变了,骑兵已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结阵冲锋,骑枪突脸,摧阵陷敌——这项重任如今由火枪手和炮兵来承担——所以在青登的筹划下,新选组的骑兵们并不晓得“墙式冲锋”为何物,只知道“骑马与砍杀”。
西乡吉之助看准此点,连“如何有效攻击新选组骑兵”,也一并作出了周密的规划。
既然新选组骑兵以“劈砍”作为主要的攻击手段,那么各骑兵间一定留有可观的空隙。
原因很简单——假使靠得太近的话,只会互相妨碍,连刀都挥舞不开。
趁着他们的马速开始减慢的空档儿,勇敢地钻进他们的空隙之间,将其分割包围,在打乱其队形的同时,限制其行动。
没了速度优势,骑兵的杀伤力还比不上步兵。
至于具体的攻击方式,西乡吉之助同样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众所周知,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很糟糕,马矮人更矮。
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人而言,伸长臂膀去攻击马背上的人,实在是吃力不讨好,搞不好都碰不到对方。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