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奏折,其实是贺表。
上面全都是好听的话。
李世民一脸享受的看着贺表上的内容,粗略看了一遍,就看得出,写贺表的人,都用了心思。
夸赞的词,几乎没有一个重复的。
站在旁边整理奏折的张阿难,看着满面笑容的李世民,笑着说道:“陛下,奴婢觉得,如果所有奏折,都是这样的,那该多好啊。”
李世民闻言,摆了摆手道:“好个屁,所有奏折要都是这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朕已经听不到实话!”
“阿难,你要明白,贺表只是一时的,真正有用的,不是贺表,而是那些说话难听的言官,上的奏折。”
“那才是对朕,对大唐,对百姓有用的东西。”
张阿难闻言,重重点头说道:“陛下您说的是。”
李世民不再多说,继续看着贺表,决定等会再从头看一遍。
承乾这小子,现在越来越会办事了......李世民心里想着。
也不知道是程俊教得好,还是承乾这小子自己开窍了。
不管是哪个,对他来说,都是好事。
眼下就只有一件让他烦心的事,那就是请太上皇。
想到这里,李世民放下手中的贺表,揉了揉眉角,长叹了口气,“唉。”
想到太上皇,他感觉手里的贺表都不香了。
昨天回来之后,他亲自去了一趟长孙府,找到了太上皇,跟他促膝长谈了很久。
最后,他发出了邀请。
太上皇点了拒绝。
李世民并不意外,毕竟太上皇要是选择接受,那才是意外。
太上皇是什么性格,他太清楚了。
虽然也可以不请,但是,宫廷晚宴,若是太上皇不到场,那就少了最重要的一环。
李世民办宫廷晚宴的最大心思,就是要让李渊到场。
让他好好看看,大唐在自己的治理下,成了什么样子。
前平突厥,后定吐谷浑。
今天晚上,突厥可汗颉利和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会同时到场。
这是何等美妙的风景。
虽说昨天晚上没有请动太上皇,但是,李世民也有办法。
那就找个能请的动太上皇的人去请。
眼下整个长安,要说谁能请的动太上皇,就只有一个人了。
自己刚刚封爵的长安侯!
程俊!
也不知道御史台那边,现在有没有派他去请,也不知道程俊能不能请的动......
李世民心中想着。
应该可以吧,这小子鬼精鬼精的,多的是办法。
当初就是程俊,将太上皇从京城之外请回到了京城。
对他来说,应该不难......
正当李世民思索时,一名侍卫走到了殿外,抱拳道:
“陛下,御史大夫温彦博,御史中丞刘祥道,长安侯程俊求见。”
李世民闻言一愣,“嗯?”
“他们怎么三个一块来了?”
张阿难也是一脸疑惑,真是新鲜啊,御史台的三个台柱子,竟然会一起过来。
李世民沉吟两秒,“让他们进来吧。”
“遵旨。”
侍卫抱拳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很快,两紫一红,三个头戴獬豸冠的身影,走入殿内,对着龙榻御座方向行礼道:
“臣温彦博,拜见陛下。”
“臣刘祥道,拜见陛下。”
“臣程俊,拜见陛下。”
看着他们三人,李世民微微颔首,“三位爱卿免礼平身。”
“阿难,赐座。”
张阿难立即让三名小宦官拿来坐垫,放在地上。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