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窗帘被晚风吹得掀动时,我正对着空白的文档发怔。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动到二十二点十七分,这个时辰的城市早已褪尽喧嚣,连小区里流浪猫的脚步声都轻得像一声叹息。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亮了一下,像深海里游过一尾带光的鱼。
点开那个熟悉的阅读平台图标时,指尖还带着几分惯性的麻木。
毕竟这些年来,每篇更新后的界面都像被雪覆盖的荒原,除了系统自动生成的“已发布”提示,再难寻到其他痕迹。
我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自言自语——把那些在深夜里翻涌的情绪、在通勤地铁上闪现的情节,一一敲进文档里,像把写给月亮的信投进邮筒,从不期待回复。
但这一次,消息列表里赫然躺着一条红色的未读的催更提示。
点进去的瞬间,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久到眼睛开始发涩。
风穿过树叶的缝隙,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有人在耳边轻声确认:这不是幻觉。
想起刚开始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正是人生最困顿的阶段。
那时我刚换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每天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看着车厢里一张张疲惫的脸,总觉得自己像被按在轨道上匀速前进的列车,连偏离轨道的勇气都没有。
是那些在深夜里敲下的文字,成了唯一的出口。
我写一个在都市里迷路的女孩,写她在暴雨中躲进便利店的狼狈,写她在凌晨的天桥上看到的第一缕晨光,其实写的都是那个在生活里跌跌撞撞的自己。
最初也期待过被看见!
每次更新后,都会反复刷新后台,像等待糖果的孩子。
看到阅读量从1变成2,再慢慢涨到两位数,心里会偷偷雀跃很久。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那些数字像是被冻住了,再也不肯往前挪一步。
评论区永远是空的,私信列表也始终沉寂。
有好几次,对着写了一半的章节,突然就没了力气。
心想,也许这些文字真的毫无意义,就像落在地上的雪,除了自己,没人会在意它曾经存在过。
最艰难的时候,是去年冬天。
那天加班到凌晨,走出写字楼时,发现下起了雪。
路灯把雪花照得格外清晰,一片一片落在肩上,很快就融化成水,带着刺骨的凉。
我站在公交站牌下,看着手机里刚写好的章节,突然就不想发了。
手指悬在“发布”按钮上方,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关掉了页面。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认真地想:是不是该放弃了?
可第二天醒来,看到文档里那个停在半山腰的女主角,又忍不住打开了手机。
她还没找到下山的路,我怎么能先转身离开呢?
就这么断断续续地写着,像是在走一条没有尽头的隧道,不知道出口在哪里,却总觉得前面应该有光。
没想到,这束光,竟然是以这样温柔的方式降临的。
我反复看着那条催更的信息,试图从这条信息里,想象屏幕另一端的人是什么模样。
或许是个和我一样在深夜里还没睡的上班族,忙完一天的琐事,习惯性地打开这个故事;
或许是个学生,躲在被窝里,借着手机屏幕的光,跟着女主角一起经历那些悲欢;
又或者,是个和我父母年纪相仿的人,偶然点进这个故事,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某段时光。
不管是谁,我都想郑重地对您说声谢谢!
谢谢您在千千万万个故事里,偏偏停留在了这里;
谢谢您在那些我自己都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刻,悄悄捡起了这些散落的文字;
谢谢您让我知道,那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