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遵旨!”
黄得功大喜,大声领旨!
他一到大营的时候,就觉得大江两岸扎营、一边背江扎营,尤为不妥。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兵家之绝地、死地。
这样扎营,前后支援不便,容易被各个击破,甚至被赶到江里去喂鱼。
这布局,他一时百思不得其解。
可听崇祯说起韩信大败龙且、半渡而击的故事,方才恍然醒悟。
这临津江两岸的大营,那就是最大的诱饵啊。
韩信五千沙囊堵河,他死万沙囊断江。其威势,必大韩信十倍。
崇祯继续道:“到时候,放出大水之后,迅速率五军营将士过江,沿着临津江右岸,攻击而下,追杀被水淹的倭寇溃兵。”
黄得功激动着,大声喘息着,看了一眼地图,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立马走上前,指着地图,建议道:“陛下,是否可以迂回绕到扬州之后,闪击兵力空虚的汉城,堵住倭寇的退路?”
崇祯摇摇头:“靖南侯,倭寇兵多、势大,当趁其落魄、胆寒之时,以泰山压顶之势,碾压过去,一举将其歼灭。”
“否则,拿下汉城,消灭不了倭寇有生力量,与战无益。”
“若让倭寇逃走,恢复元气,其极有可能抛弃汉城,撤往水原。”
“到时候,想再歼灭,可就难了。”
“末将遵旨!”
“末将谨受教!”
黄得功大声领旨,立马带着李过、刘芳亮、郝摇旗前去准备沙囊。
黄得功走后,崇祯立马命何庄、方正化、王辅臣做好准备,打算前往扬州,去会吴三桂,去看看毫无动静的汉城。
刚要上马,突然,一拨军马,从开城方向奔来。
崇祯定睛一看,大喜!
来人,正是唐王朱聿键、平辽伯祖大寿、锦衣卫指挥同知徐缺。
唐王朱聿键、平辽伯祖大寿收复完朝鲜平安道、咸镜道各城池、各都护府,带着金大中、金迪两员归顺之将,领着三万明军和归顺朝鲜兵组成的联军,也赶到了临津江大营。
崇祯看见祖大寿和朱聿键,说起徐文朴将军战死之事,众文臣武将,又是一番感叹。
“陛下,众王爷知道陛下要与倭寇决战,都想上前线杀敌。”
“是臣强行将他们留下,让他们稳定后方,宣扬陛下之德,执行大明之法,全力教化之。”
崇祯深感欣慰:“唐王,真国之栋梁,朕之肱骨也!”
“陛下谬赞,臣和平辽伯,挑选三万精锐,星夜兼程而来,听陛下调用。”
崇祯满意点头:“如此,甚好!”
“今日,正有一事,要拜托唐王和平辽伯。”
“何事?”祖大寿、朱聿键一怔。
崇祯轻笑道:“不久之后,临津江将发大水,或将冲走江两岸的一切。”
“朕需要唐王和平辽伯,火速率军,将江边舟楫,全部搬运到高地存放。然后,在高地安营扎寨。”
“待大水过后,火速将舟楫搬运至江中。率大军过江,追杀倭寇,不得有误。”
“这......”
祖大寿、朱聿键听得一愣一愣的,云里雾里。
如何就会发大水?
如何倭寇就能溃败?
如何崇祯能未卜先知?
既然知道会发大水,为何又要两岸扎营?
......
想到这些问题,又听着犹如神婆说话,忎谁理解得了?
只是,战马将行,大军待发,崇祯一时来不及细说,只得微笑道:“唐王、平辽伯,勿要生疑。”
“天机不可泄露,到时候,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