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一统山河 两千一百三十七章 辽东战役一(2 / 3)

种防御工事米哈伊尔就很看中。虽然戈洛文长期驻扎在远东,对于这种新式棱堡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彼得洛维奇可是长期在西部作战的,他对新式棱堡了解比较多,最重要的是军中有许多炮兵人才,在十六十七世纪的西方,军队是一个出数学家的地方,实际上这种说法应该反过来说才对,十六十七世纪的西方,作战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来辅助,比如火炮的弹道计算,城堡的建造计算,都需要应用到数学,这也就是军队中的技术兵种出人才的原因。

彼得洛维奇配发给戈洛文的人当中,就有不少技术人才,他们会计算棱堡的高度、倾斜度、火炮摆放的位置,倾斜角度等等,所以戈洛文建造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所谓阶梯配置就像是建造楼梯一般,在棱堡第一道城墙的后面再筑起一道高一些的城墙,在顶端摆放火炮,如此以来,火炮是双层配置,射击覆盖范围更加广泛,而棱堡不再是规则的五角星设计,是一种不规则的凹凸面设计,这种设计方式正是军中的设计人员根据地形测算出来的最佳结果,如此一来,几乎没有射击死角,攻击部队会遭到全方位立体的火力打击。

最后就是棱堡的火力得到了加强,这得益于罗刹军队的帮助,罗刹军队不仅负责设计修建这些棱堡,在火力配备上,也是一水的罗刹火炮和罗刹火铳兵,这些士兵填充在棱堡之中,可以通过射击孔实施全方位打击,士兵们将所有能利用的位置都利用起来,设立了不少炮位和射击位,这对即将展开攻击的青弋军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另外,棱堡最怕的就是物资不够,水和粮食都是重要的生存物资,君不见,历史上的雅克萨之战,清军动用了数倍于罗刹军队的兵力,不管怎么强攻就是打不下棱堡,最后只能采取围困的方式,断绝水源和粮道,最终让罗刹军队投降。戈洛文建造的新式棱堡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就是水源,戈洛文在能凿出水井的地方选址建造棱堡,从而解决了水源的问题,如果是天冷水井结冰的话,他也会事先储备一些水源,而且远东经常大雪纷飞,雪水依然能喝,粮食方面不太好解决,只能是外部运输、内部储存。

不过,罗刹的这种棱堡有个优势,就是可以压缩防守的兵力,从而使单位体积的粮食可以坚持防守更长时间。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一个普通的明军堡垒需要一千人防守,那么戈洛文的新式棱堡就只需要五百人防守,一方面是因为棱堡的体积缩减,棱堡要想造的更加坚固,面积就不能太大,这样才能更好抵御火炮,所以内部容量自然就少了很多,不管是荷兰人的城堡,还是雅克萨城堡等等,实际驻军也就几百人,并不是罗刹或者荷兰人少,故意不驻军,而是这种棱堡的容量就这么大,士兵们不需要固定站位,除非是超大规模进攻,一般进攻状态下,一名士兵可以控制两到三个射击位置,这边打一枪立刻就能转换到下一个射击位置再打一枪,如此往复,实际上大大提高了士兵们的利用率,一个棱堡之中只需要驻扎几百个士兵就好,这样存储的粮食可以坚持数月的时间,即便是围困,他们也不怕。

清军的兵力在王大雷不断派人侦查的情况下也基本上弄清楚了,盛京城南边的十个城堡,平均分布着六千罗刹兵,每个城堡六百人,而九连城有一千五百人,等于是一个罗刹旗的兵力驻守这些城堡,在城堡外围,还有高丽八旗的兵力进行协防,多尔衮带领镶白旗和戈洛文带领一个罗刹旗驻扎在盛京城内,阿济格带领正白旗驻扎在凤凰城,形成首尾相顾的态势,一旦有情况发生,他们可进可退,防守不可谓不严密。青弋军要想攻打,无非是两个方案,要不然就是合兵一处,按部就班进行攻打,要不然就是兵分两路,打突袭,正面战场吸引敌军注意力,库页岛的部队进行偷袭,如此双管齐下,若能夺下盛京城,整个局面就会立刻打开,多尔衮他们不撤也不行。对于卢象观和王大雷等人来说,显然是后面一个方案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