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一节晋察冀(2 / 3)

蝉动 江苏棹子 3419 字 1个月前

河上游,是两省四市九县交汇处,有“冀晋咽喉”、“畿西屏障”之称。

民国二十六年起,阜平成为了晋察冀根据地的中心区,日本人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始终没办法彻底消灭。

几个小时后,在阜平县城以南三十五华里的城南庄内,左重见到了边区社会部北方分局负责人杜先生,两人握手问好。

“左先生一路辛苦,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啊,司令员一会就到,诸位先好好休息。”

“呵呵,老兄客气了,你的那份《关于部队、地方保卫工作和情报工作》的报告写得很好,对我们军统很有启发。”

两个老情报凑在一起,当即就开始互相试探,左重所说的报告,标题里还少了白区二字。

这份报告总结了地下党多年来的情报工作经验,尤其是在国统区的工作经验,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军统有关,他左重也在报告中被屡次提及。

至于杜先生本人,军统更加熟悉,对方曾任云阳办事处主任,凡是经长安进入边区驻地的学生,都要经过对方的审查。

在杜先生的火眼金睛下,许多军统特务暴露并被“礼送出境”,走前还接受了地下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搞得国府有苦难言。

听到左重的话,杜先生没做回应,指着招待所的大门道:“左先生客气了,来,咱们进去说。”

说完,他又对石先生点了点头,石先生没与左重说话,低头一压帽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见状杜先生打了个哈哈:“左先生不要介意,老石这个人就这样,当年他在西南跟你们打了不少交道,思想上还有点绕不过弯子。”

此话一出,左重表情尴尬,果党在西南干的“好事”可不少,石先生没在背后打他们的黑枪已经算是讲政治,有觉悟了。

言语交锋结束,左重跟杜先生一同步入招待所,邬春阳和一众小特务紧随其后。

中午,军统众人与杜先生在招待所饭堂吃了午饭,然后双方又聊了聊日军在华北的动向,顺便交换了一部分情报。

谈到兴头上,左重示意邬春阳说说华北日军情报机关的变化情况,理由是这对接下来的行动有帮助。

邬春阳没有多想,将一处搜集的情报有选择性地说了一些,比如日军高层有意解散黄城事务所,将其整合进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二课所属的特别调查班。

又比如,日军在鲁省济成设立了鲁仁公馆,在太原设立了二号公馆,以及在各地设立地下党俘虏训练所等消息。

杜先生表面上笑吟吟地听着,内心却震惊无比,通过这些情报,他对军统的情报搜集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正说着,几个穿着八路军军服的汉子大步走进房间,领头的一人目光坚定、五官端正,身上既有军人的刚毅,又有些文人的书卷气。

左重知道这位便是晋察冀根据地负责人向先生,连忙起身敬了个礼:“向副师长,你好。”

向先生曾经是黄埔教官,资历很老,别说是左重,哪怕是戴春峰见到对方也得乖乖立正说句教官好。

不过,左重没有称呼向先生为司令员,而是用了国府给的职务,因为国府不承认所谓的晋察冀根据地职务。

别看这是件小事,可关乎立场问题,大意不得,某人的心眼那是出了名的小。

向先生性格直爽,回了一个军礼后在凳子上坐下,随即摘下帽子看向左重,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左先生,上级向我们传达了贵方的请求,只要是对抗日事业有利,晋察冀全体军民愿意无条件配合此次行动。”

说着,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道:“但不管是晋察冀,还是边区都没有飞机,日本人的新式战斗机到达后要如何加油,这件事只能交给你们解决喽。”

邬春阳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此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