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八章 事必有因果(2 / 3)

于是,理所当然的孟县令遭遇了嫡系的阴谋……

结果孟县令惨败。

除了人没死,只带着官凭文书逃出来。要不是当了大儿子身上的护身玉佩,他们就成为史上第一个靠要饭来上任的县官了。

张知慧不可置信:

“就算当年的孟大人不比如今老练,可能凭本事考上进士,他难道便没料到他考上功名后有人会对付他?”

张申氏斜了她一眼:

“他再聪明又如何,禁不住亲娘老子在旁边使劲拖后腿。”

你以为仅仅正房嫡子动手了?

错,人家还有帮手。

还是一刀下去捅一个要害的帮手。

张知慧越听越惊奇。

这种事她听说过,以后说不定会亲眼所见,只是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总是令人难以理解。

倒是张申氏见惯不惯,嘲讽道:

“你想想能给人做妾的能是什么好东西?本来就没骨气,再遇上正房太太打压,能保住自个命就不错了,谁管别人要害的人是不是亲儿子,是不是她后半辈子的依靠?

再说,不是男人还活着?只要能生,只要讨好了男人,讨好了大房,也许人家开恩让她再生一个也说不准。

至于那当爹的,别看人家女人不少,最看重的还是嫡子。

不过也是了,孟大人再能干,就他一个,他兄弟再不成器,人家加起来好几个,就凭人丁,他就输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孟大人差就差在一个肚皮上,一个庶字那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污点。”

说起来也是命运不济。

若孟县令生在太平盛世,凭他两榜进士、外派官员的身份,脚踏实地的干,只要不是太倒霉,前程真是太好。

而他嫡兄们呢,只要考不上功名,那一辈子也就那样了。日后为了家族前程,为了子孙后代,他们再不服气也得向孟县令低头。

当然,他们也可以有骨气的不折腰,可是那时族里愿意?不怕初命赶出族谱?真以为族人都是好人?

偏偏他生在皇朝末世。

孟县令一家到任后,九曲县就没有太平的时候。

老天爷不给个好脸色也还罢了,县里还不太平。

一年年,不是这个反贼打过来了,就是那个土匪打过来了,后来好不容易原大将军率军过来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可整个县也上了原大将军所属的良王这条船上下不来了。

那时良王势力还不大,他自然没有官升。

而京中孟家呢?

那时朝廷已经乱了,好多有权有势的人打着朝廷的名义卖爵鬻官。孟家当时虽说落魄了,可烂船还有三斤钉呢,泼出名声不要,买产卖地买嫁妆,好懒给家里几个儿子买了个官当。

别看孟县令的嫡兄们念书不行,人家还是有小聪明的,投机取巧钻营了几年,竟然还都升官了。

本来就看不上他个庶出的,如今人家更是抖起来了。

后来前朝灭亡,本朝建立后,原本以孟县令的功绩那妥妥的要升的,这可是压制嫡支的好时机,可惜……

“不提平常那些小打小闹,只当年的事之后,那与嫡系也是仇人了。人家能看着你升官,乃至日后压在他们头上?”

更别说族里那些墙头草,巴不得他们闹起来,他们渔翁得利呢。

此时,孟县令的父亲姨娘已经先后去世,父辈里只正房太太还活着,眼看嫡系没有约束庶子的东西了,这老太太眼睛一转,将主意又打到孟县令的儿女后辈身上。

彼时,孟县令的原配所生的儿子都已成年,因为小时候很是受过几年苦,懂事后都很听话懂事,连带着他们妻儿也很老实。

只孟县令膝下的女儿是个软肋。

这位孟小姐按年